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详细信息

“制定作息时间表”说课

2017/6/8 13:09:53   网站: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制定作息时间表”说课

杨红松

一、说课标

本课内容选自《上海市辅读学校实用数学课程指导纲要》“生活中的数学”领域高年级段“时间的认识”,目标要求是“学习12时与24时计时法”,在纲要中是属带“*”部分,纲要中指出带“*”部分可让有潜力的学生学习。

在纲要中高年级有“数前概念”(10个)“图形与几何”(16个)、“数与运算”(34个)、“生活中的数学”(12个),在纲要中共有72个要求,其中带“*”的有21个,带“*”的比例占整个高年级教育要求的1/3,比例还是非常大的。高年级课时量是510课时,在教学中我觉得还是有教学时间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

1、基于珠心算的教学特点

我校开展珠心算教学已经有十多年了,珠心算教学不仅能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对准备技能、数概念以及应用能力都有积极影响。珠心算有助于中重度智障学生建立数概念,珠心算有助于中重度智障儿童理解加减法含义。因此在实施纲要中,减少了“数与运算”、“人民币”的教学时间。

2、基于毕业班单元课程。

我校在九年级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操作。作息时间表在其他学科中也有,品社课中一日的活动,在数学课中重点是拓展其内涵,将时间与生活密切结合。在本单元教学中,从让学生记录自己在校的一日生活和记录在家休息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能关心时间作息表;在课堂教学中随机指导时间的计算,如现在是几点钟?我们进行5分钟的计算练习,几时结束?与班主任配合,如在天天扫时让班主任问学生现在是几点钟?现在是310分,330分以前要扫完,在多少时间内完成?

3、基于评估,在同一主题下落实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

生活中的数学在各年段都有,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在“时间的认识”中低年段是认识上午下午和晚上,中年段认识钟面,读出钟面上显示的时刻,高年段学习12时与24时计时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同一教学主题下,落实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

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

二、说学生

班级实际上课学生10名,学生认知能力差异较大。A组学生6名(刘浩林、李晓晶、成希阳、王焕星、卢佳阳、陆佳俊),这六名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学习应用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独立分析思考能力,思维比较活跃。B组学生2名(黄煜暐、国瀚阳、),能参与课堂学习,但主动性不够,独立学习能力弱,需要教师指导辅助才可基本掌握,国瀚阳因视力原因,造成他读写较困难。C组学生3名,(钮旭峰、孟军、潘健)其中两名学生是自闭症儿童,,钮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潘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判断,不愿参与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孟军较少来校参与课堂教学。

本节课学习基础:A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能进行两个时刻见经过多少时间的计算问题;能阅读时间表。B组学生能将时间以24小时制说出,并说出自己的日常活动;C组学生根据各时段的特征,在提示下放能说出日常最基本的活动。

三、说教学内容

时间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是在不知时辰下生活的人,选择本课教学内容是希望学生能在毕业后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一天的生活,因为通过九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对“24时记时法”已有所了解,如学校的作息时间、每次活动通知出发时间等等,学生们都必须去关心时间。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有关时、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制定作息表》单元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能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能归纳出自己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能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生活。

本单元教学细目:1、看学校一日作息表,读老师的假期一日安排,阅读表列式的时间资料2、计算两个时段经过的时间;3、记录自己的周末生活,并交流周末生活,归纳出必需的活动、家务劳动、休闲生活;4、为自己制定一张作息表;5、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作息表。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A组:1、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2、会编排一日作息时间表。

B组:1、能将一日活动排序。

      2、认读时间作息表

C组:能将日常活动分别与相应时间段配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安排作息时间,因此对于BC组学生认读排序活动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要合理安排时间,必须运用简单的时间计算,A组学生编排作息时间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每个学生对时间的学习有不同的基础,C组的学生知道白天要起床,晚上要睡觉,本课就利用上学、午餐、活动等情景图片配对上午、中午、下午的卡片,并依次排序,落实该组教学目标。B组学生能认读跳字钟,本课就通过让学生摆放与日常时间与活动内容最关联的活动内容卡片配对,反复练习(如对应性、制约性的,起床-6:00;吃早餐-7:00;吃午餐12;00等)。A组学生已经掌握一小时以内的两个时间相加减的算法,本课目标是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增进其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能合理的安排时间。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孕伏铺垫,复习旧知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看教室内的时钟,说说现在的时间,下课的时间,还要上多少时间?复习一小时以内的两个时间相减的算法。接着让学生说说在家长指导下记录的双休日生活,让C组的同学说出早上的安排,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出吃早饭的时间,再次巩固两个时刻间经过的时间的计算方法两个时间相减,并总结出吃早饭的大约时间,建立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

(二)联系生活实际,揭示课题

     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明白自己即将毕业,通过今天的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一日生活,做时间的主人。

(三)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第一部分让学生说说自己一天应该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并通过三种颜色的卡片摆放,让学生能够对一日的活动进行梳理,并且感受到一日的生活是丰富的,更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在摆放卡片过程中帮助BC组对一日中的排序的学习,为后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根据班中同学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知道在制定作息时间上要将开始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就是结束时间,并且掌握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方法。首先要想好开始的时间,然后考虑需要多少时间,将开始时间加上活动时间就是结束时间,最后将这个活动内容的时间写在作息时间表上的“时间”部分。

第三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让学生先完成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在练习中根据三组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A:书写作息时间表;B:在相应的时间上放上合适的活动内容卡片;C:在时间段上贴上活动图片。在练习过程中老师重点辅导BC两组的学生。

接着让学生交流并相互点评,能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教师可看出学生对制作作息表方法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提示和补充。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完成下午的作息时间表。

(四)归纳总结,服务生活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与课堂开始的引入呼应。

    



相关新闻: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6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