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详细信息

珠算心算与终身学习

2017/6/6 9:53:17   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阅读:2305人次

珠算心算与终身学习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张德和

 

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

大力弘扬中华珠算文化

2006年在上海召开了“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研讨会。这次大会由珠算界和数学教育界联合举办,是珠算、数学教育、数学史、科学史多学科专家对话、交流的一个盛会。大会的全体代表最后郑重地通过了“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大力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的主题文件。文件中提出:“珠算是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中的瑰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珠算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珠心算’教学的出现,更是珠算文化的一项创新发展”。文件中把珠算的社会价值从技术操作层面提升到文化教育层面上来,改变了千百年来珠算被贬低了的历史地位、功能和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008年国务院批准将珠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对传统珠算文化的肯定。从而把珠算文化纳入了“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的方针、措施之下,为珠算事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的空间。

 

珠心算是现代珠算文化的创新发展

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的主题文件还指出:“目前全国有上百万儿童在学习珠心算。这种用头脑里虚拟算盘进行的心算活动,在数学教育和启智功能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现代珠算文化大放异彩。众所周知,整数运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而日常实用永远需要心算。大量事实证明,由珠算内化成的脑算(珠心算)是最容易学、效率最高、功能最强的心算。”

文件中指出珠心算在全国儿童(主要是小学生)中有着雄厚的基础。而上海则是向低年龄57岁发展,是最早在幼儿中开展珠心算的省市之一。2006年累计人数已达到20余万人。目前已达到45万人,因为珠心算对幼儿智力开发最具吸引力:

1)珠心算通过手拨、眼看、口念、耳听、脑算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就是所谓的“心灵手巧,耳聪目明”。而心理学指出412岁是记忆力最佳的时期。

2)珠算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当算珠和实物相对应时,它是抽象的,当它和1234等数字相对应时,它又是具体的。我国历史学家、哲学家庞朴考察了中西方哲学界、数学界对数的研究后,把“数”的性质最后归纳到“在具体和抽象之间的东西,叫做数”。所以珠心算通过视觉空间加工,在相关脑区建立珠映像显示了“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的过渡和桥梁,没有这个过渡和桥梁不可能有抽象思维的认识”,“儿童掌握数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概念的发展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北大教授林崇德)。这说明了珠算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有助于幼儿在视觉空间加工区“从具体感知到抽象”,“从表象过渡到概念”转变中的作用,证明了幼儿学习珠心算在主体上的需要和可能。

3)心理学家耶文思的黑豆实验,证明在五颗之内,认数的正确率是百分之百的。珠算的上一下四珠,正处于这个控制范围内,这也说明了运用珠算学习珠心算在客观上的可能性。

我国80年代开始的以竞技为目标和以练为主的珠心算教学方式方法,前提是“学习珠心算必须拨打算盘很‘娴熟’后才能转入到学习珠心算”。这个思路不仅日本的资料上有,我国两位具有权威性的珠心算教练在合著中更是作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尖子学生在10分钟内能计算全国比赛题型加减二十题,准确率达到十八题以上时,就可以进行珠算式脑算法的教学了。”(《珠脑速算教学与训练》第3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可以看出,“以练为主”的教学,追求的是正确和速度,是“重在结果”。对竞技是有效的,我国珠心算选手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但按这个教学要求,不仅幼儿没有可能,小学生先练拨打算盘,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也无法进入珠心算的教学。这是一种提高性质的、竞技型的训练方法,不适合普及型的教学。

上海走的是和教育部门合作,和数学教育相结合的道路,确立了珠心算课题开发策略,课题研究持续了四年,进行了三轮实验。科研实践明确,珠心算要在教育领域内发挥作用,必须充分适应幼儿教育理念、体现幼儿教育规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条件。幼儿珠心算教学是以珠心算为载体达到开发脑潜能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它不是单纯通过训练来取得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它不追求短途的冲刺,而是通过教育追求幼儿素质的积累和长远的发展。其指导精神:以幼儿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开发幼儿早期潜能;采用的手段:以幼儿兴趣为动力、游戏为手段、珠心算为载体,促进全脑开发和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开发幼儿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为主要目标、以建立“珠映像”启动右脑形象思维的进度为评估手段;用新颖活泼的教学、用研讨观摩和科研活动和有针对性的各种表彰活动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这种模式就是对47岁幼儿进行启智教育的认识和做法。

 

 

 

和教育部门合作 走出了一条幼儿珠心算普及教学的道路

幼儿珠心算教学所以能成功,是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贯彻三个同步:

1)珠算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珠心算的教学,在直加直减阶段以建立一至二档珠映像为目标;

2)在珠算心算教学过程中和智力开发相结合,用看记珠、数卡,听记珠、数卡,通过听打算、听心算、看打算、看心算等手段提高幼儿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3)在珠算心算教学过程中与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结合起来。

四年的课题研究,十几年来教学实践,证明了三个同步是可行的,是适合幼儿学习的,并能提高幼儿兴趣,增强幼儿自信。

同样实施三个同步,但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价值取向,幼儿是开发大脑潜能,培养非智力因素,启发创新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小学生则是在珠算上下功夫,在数学上见效果;对特殊儿童是推行生活珠心算,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这里也可以看出,和数学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追求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重在过程”。

 

2008年全国珠心算教学研讨会推出三大亮点

上海在进行科研时,各地珠心算教学也在发展。2008年由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主办,并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的“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珠算心算教学探讨会”在华师大学术交流中心召开。

大会收到各省市的100余篇论文和教学案例,从教学方式方法看“与数学教育相结合”的已是主流。这一趋势意义重大,这说明:

1)珠算的重大创新发展珠心算已由培养少数计算能力的尖子走向了普及,使千百万的幼儿、小学生、智障儿童都能从学习珠心算中得到收获,而且这种效益是终身受益的。珠心算的社会价值扩大了,珠心算的影响也扩大了。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和普及相映成辉,既使人们看到珠心算的高效、神奇,又能使人们直接感受到对幼儿、小学生智力开发带来的效果。

2011年珠算重新理性回归“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提出了“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科中的传承……,应当体现我国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把珠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标准中做了适当的规定“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同时中珠协领导就“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对比试验测试及其脑机制研究成果”与教育部的领导作了汇报和交流,并得到了教育部回函同意将珠心算列入小学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2)河南五龙口的优因数学独树一帜,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把珠算心算全部引进数学,替代笔算结合中西方数学优良的基因融合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崭新实验。这套教材共16册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其效果突出,小学毕业数学水平达到初三,初中毕业数学水平达到高考水平。这也是当前珠算界唯一能够回答国家教委“珠算进入学校,你们的设想、教材、效果在哪里?”的问题。我们可以豪不夸大地说:只有优因数学教材的学术性、专业性的含金量是最高的,比起当前学校中的教材也是先进的。

3)在智障儿童中也取得成效。不少专家学者在观看后,非常激动,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这些孩子身上取得的成效,只是用“开发智力”恐怕还概括不了。智障儿童毕竟大脑受到损伤,是没有受损的部分发挥了作用,同时也或多或少激活了受损的部分。可以举一个例子,一位家长在2006年大会上充满感情地叙说了她的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出生后一直不爱说话,少说话,但在学习后竟然话多了,人际关系也融洽了。心算能力的加强也提高了他的自信心。他可以自己拿10元钱去买点心,花了多少,找回多少,一分不错。家里来了客人,他还主动要求表演心算。这对过去智障儿童学习几年数学还不会数数的情况来,是一个奇迹。这个孩子九年毕业后,进入了社区阳光之家,融入了社会。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家庭有了一个智障儿童,会给家里带来多少压力和苦恼,如果我们帮助了一个孩子,也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这位母亲饱含着热泪的述说感动了全场。所以,用健脑功能或者是有利激活脑功能的说法比较合适,这是运用珠心算教学中的新突破,意义十分重大。智障儿童的成效告诉我们,还有第四个同步,那就是在珠算心算学习过程中和激活脑功能同步,因为珠心算不仅是简单的记忆,还有不断更新数字,不断地想象,是能动的,不是静态的,是变化的,不是简单的再现。它对脑区的冲击或者说是刺激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因而对脑神经有激活的作用。

2008年大会反映了我国珠算、珠心算事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11年今天的大会,规模、规格和前两次一样,中珠协、上海科协领导到会讲话,台湾珠算组织由交流发展到联合主办。华东五个省的兄弟珠协也参加会议,还有华泾镇老年协会,上海市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相关单位的参与。

 

大会推出珠算心算终身学习的主题

这次大会是把珠算心算推向终身学习的高度。终身学习的含义一方面是从幼儿到老年,珠算心算可以伴随终身学习;另一含义,在人生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可以参加到学习珠算心算的行列中来。珠算心算发展到今天,进入了终身学习的议程,是由于我们在科学实践中发现或者说是重视了、创造了珠算计算过程中的“四个同步发展”。

在智障儿童中对脑神经有激活或者说是健脑作用,极大地启发并推动了我们在老年人群中开展珠算心算活动。瑞典有一个千余人的俱乐部,每星期有打算盘活动。日本有一个养老院开展珠算教学的科研活动,认为有利于防止老年痴呆症。日本的实践也显示了“有无学龄期珠算教育和老年人珠算教育的效果关系较大。”所以他们认为“老年人教育不仅仅要考虑个别人的老年时代,而且还应该自幼年到老年这一终身教育的侧面而加以关注。”这就是说,年轻时没学的也是可以学的,也有效果,但幼年、青年时学习过的更好。因此提出了“终身学习”的问题。结合我们在幼儿,尤其在智障儿童中认识到珠算心算有激活大脑的作用,或者是说健脑的作用。开展老年珠算心算教学就迫切地被放到日程上来。近期有统计报道上海65岁以上老年比14岁以下少年更多。上海也早已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要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如果不健康,疾病缠身,甚至老年痴呆,那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一种压力和负担。如果能帮助老年人延缓、放慢脑力退化,这和激活智障儿童脑功能同样重要。使我们感到了从幼儿到老年人,珠算心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彰显了珠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上海老年人学习珠算心算,在华泾镇老年协会、家庭文化指导中心、敬老院、社区学校各方面大力扶持下很红火地开展起来,并显示出很好的效果,它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也给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年珠算心算健脑班”的活动受到了老年朋友的欢迎,老人们谈到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很快,而通过打算盘可以延缓记忆力衰退。91岁的蔡素贞老师笑着说“我好像聪明了,能心算5个数字了。”真正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的老人说和自己的孙辈一起打算盘,学珠心算,其乐融融,增进了隔代人之间的交流,进一步营造了“尊老爱幼,家庭和谐”的氛围。这也是珠算协会开创的如何服务于社会的一个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亮点。

 

大中专院校面临突破传统的挑战

可是从“终身学习”整个链条中的各个环节看,从幼儿到老年,其中青年、成年的一个重要环节——大中专院校却面临着如何来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的新课题。自1995年上海财政方面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对于会计员的技术要求放弃了珠算以后,学校中不再学习珠算的越来越多。有些学校还能坚持,是由于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还有珠算项目。2006年后,会计系学生中珠算比赛项目取消了,学校中会计班学生不再学习珠算,只有银行班学生还在学,因为星光杯大赛中还有珠算比赛项目,但今后课时减少,学习内容从简,不学乘除只学加减。今年全国第一届会计大赛中竟没有珠算,如果继续下去,学校中珠算课将会逐步消失。

上级部门技能规定的导向,对大中专院校珠算课程设置与否起决定性作用。有了计算机真的不再需要珠算了吗?这取决于我们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学校对人文教育的定位,这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考虑的,也是每个基层学校应积极争取的。

自上世纪以来计算机盛行,固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应,但事物终有两面,计算机盛行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中科院郝柏林院士在《数字文明 物理学和计算机》一书中的封面语中指出:“极少数聪明人创造出五花八门的‘自动’、‘遥控’、‘智能’设备,供多数人在劳动中使用,在休息时‘享受’。亿万‘傻瓜’们正不知不觉、舒舒服服地成为计算机的‘奴仆’”。其后果是,由于取消珠算,有着千年历史传统的我国财会人员,一旦离开计算机竟然变成“算盲”,不会算了。在计算机时代对一个财会人员的计算要求,应该是会电脑、会珠算、会心算和估算。计算机的冲击也涉及小学,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的州把珠算作为新文化引进,理查德博士介绍说:“为什么在电子计算机时代,在几乎排得满满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中,还要挤出时间给算盘,让它与计算器、计算机去竞争,有什么意义?从哲学观点看,随着高度技术、高度机械化的速度,人们不断产生疏远感、畏惧感和依赖心理。这与学校教育目的——培养自由思考、自我表现、意志和创造力等等恰恰相反”。

“人们用手指拨出数学语言,算盘也在创造数学。没有任何一种计算工具能像算盘这样全部由人来掌握。计算机的特点在于使人们失去自我控制,而运用算盘能让学生自我控制而不是被控制”。

这里提出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盛行的时代,学习珠算心算过程也是和使用计算机相辅相成的过程。深刻地体现出郝柏林院士提出的“在跨入数字文明时代的大门,要做数字的主人,不当数字的奴隶。”二是北大教授季羡林介绍法鼓人文社会学院通告中的话“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不能整合,阻碍教育的整体发展,而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希望这是珠算界、教育界、数学界和教育工作者们在珠算文化上的共识。

所以今天大会提出终身学习,用智障儿童和老年学习珠算心算的实例,来激发我们中间一段的青少年,抓住大好时机,把珠算心算学好,做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财务人员。当然这需要我们校长们的远见卓识,培养有综合素质的学生。我们相信这次大会以后,“终身学习珠算心算”,将作为我们珠算传统文化深入从幼儿到老年阶段的人群中去。过去珠算在我国深入人民生活,可谓“家喻户晓”,当前在文化大发展的热潮中,我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大力弘扬中华珠算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推动珠算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相关新闻: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6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