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详细信息

30年回顾

2017/6/1 15:10:11   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阅读:2297人次

30年回顾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2010年会暨珠心算教学研讨会

会长:张德和


今年2010年,正是协会成立30周年,而本届理事会明年年初也将换届改选。我本人参加协会工作27年,明年也将不再担任协会工作,所以今年年会更应是30年的回顾,对30年来协会工作的成果得失,尤其我本人的失误给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也要有个交代。

30年河东,30年河西。30年工作一一总结,时间上是不允许的,而当前环绕上海世博会所发生的一些事,正好概括说明协会30年来主要干了什么工作,问题、困难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办?

2010810在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论坛上,李政道博士作了“世搏始博”的主题演讲,在这次讲话中他提到:

“世搏是世世代代和大自然的搏斗,世博会是我们成功的博览……。华夏民族与大自然几千年的世搏,产生了形象字、印刷、指南针、算盘、火药等等发明。”

这是关于算盘是我国五大发明,极具权威性的讲话,因为是诺贝尔奖得主在我国举办的庄严的世博会上,面对全世界的人们所讲演的。李政道博士对算盘的评价不止这些,1972年在北京见到周恩来总理时他就提到“中国算盘是最古老的计算机”。他每次提到算盘都是在极其郑重的场合上。算盘作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段讲话还涉及二层含意,中国珠算体现了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而算盘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

“但文明与文化不同。文明关心的是‘什么是好的,而文化关注的则是什么是我们的’,文化只是为了将‘我们’与‘他者’区别开来,实现对我们的‘认同’,解决自我的文化与历史的根源感。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要绘出自己文化图谱,找到自身优缺点,和与世界对话的恰当位置。文化是民族的“根”,是国家的“魂”。“但文明不一样,文明更从超越的视野——或者是自然,或者是上帝,或者是普遍的历史——回答‘什么是好的’。这个‘好’不仅是‘我们’是好的,而且对‘他们’也同样是‘好’,是全人类普遍之好…。中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所要重建的不是适合一国一族的特殊文化,而是对人类具有普遍价值的文明”。(《中国如何走向文明的崛起》文汇报725,第8版,许纪霖)

在这点上,中国算盘是完全体现这个理念的。我们仅以《算法统宗》为例。1592年该书问世后不久即传到朝鲜,是朝鲜时代学士正规教科书。之前元代朱世杰《算学启蒙》传至朝鲜时,李朝也把它作为教材和选拔算官的基本书籍之一。

日本丰臣秀吉于1592年用兵朝鲜,正值李朝时代,六年后战争结束,《算法统宗》由丰臣部下毛利重带回日本,此后著《归除滥觞》二卷教授国人。1627年日本数学家吉田由光著《尘劫记》跋文又称该书依据汝思(程大位)之书。

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如《算经十书》中主要著作远起南北朝时就经朝鲜传入日本,但那时是用筹算,限于上层社会学习,民间很少流传。而《统宗》则不然,由于书中多工农商各行各业算例,算盘又能快速计算,便于掌握书中数学知识,切合于时代要求。日本至今每年举行“算盘节”,可见他们对算盘的重视和呵护程度,程大位在日本被称为“算神”。日本人称“和算之圣”关孝和(16921780)少年时代自学《统宗》,关氏学术自成派系,师弟相承,畴人辈出至今保存的授读习算目录其中大多是《统宗》纲目。

2008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作出在全国小学中进行《三、四年级珠算指导》的决定。文部省科学大臣向全国小学生提出“阅读、写作、珠算、户外活动”的要求,认为这是日本传统的美德。

由此可见,在日本算盘已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已经从技术操作层面提升到文化教育层面上来了,已经和日本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了。

但珠算,在国内的境遇却不能和国外相比。

2009年初,日本中国珠算教育问题研究会会长大谷茂义给我发来短讯还附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大阪举办世博会时,日本珠算界  在五千人广场上展示珠心算的资料,受到人们的欢迎,事后世博会组委会还给日本珠算组织发来感谢信。大谷茂义建议我们也抓住在上海举行世博的机会,作一些珠心算宣传,效果一定更大。但事后经联系世博会有关方面则被告知,珠心算的展示和世博展示“不协调”。

不久,大谷茂义又发来短讯告知:9月中旬《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登载有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以“您的团体是否想在上海世博会亚洲大舞台上公演”为标题,召集“日本民间文化公演”的演出团体新闻,这是“将珠算宣传到全世界的机会”,便以日本中国珠算教育问题研究会和NPO法人国际珠算普及基金的共同名义进行了申请。表演设在世博会场(A区亚洲区)的亚洲广场。幸运的是12月中旬得到了批准。于是开始准备,一切就绪,但2010年年初却被告知由于演出项目较多,珠心算展示的项目又被取消。

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和大自然搏斗”而产生的五大发明之一——算盘,却没有机会在“世博是我们成功的博览”中展示,实在令人费解。李政道如果看了这段新闻不知作何感想。

珠算和当前信息、计算机时代真的“不协调”吗?

20世纪80年代,美国“珠算教育中心”李奥·理查德博士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国际国际珠算讨论会上总结美国过早将计算器引入小学数学课程失败后的经验教训时讲:“为什么在电子计算机时代,在几乎排得满满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中,还要挤出时间给算盘,让它与计算器、计算机去竞争,有什么意义?从哲学观点看,随着高度技术、高度机械化的进度,人们不断产生疏远感、畏惧感和依赖心理。这与学校教育目的——培养自由思考、自我表现、意志和创造力等等恰恰相反。算盘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完好的传授器进行数学教育,从简单的数概念到复杂的开方,使用计算器完全不需思考,而使用算盘却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要参与计算,掌握算法全过程。算盘的心理特点是很多而且是巨大的。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对算盘感兴趣,因而学习很积极,由于孩子们珠算水平不断提高而有了自信心,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上上的反应都会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积极性来。”

而珠心算更是珠算的重大创新发展,它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是计算机时代人机和谐发展的有利因素。这段话不仅对小学生适用,大中专学生同样适用。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协调,而在于是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如何宣传当代珠算和珠心算的?只是把珠算仍然放在技术操作层面去考虑,似乎“不协调”又是必然的了。这种情况并非个别,国家教委高层领导也是如此。21世纪初,就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的珠算组织代表共同云集中国,筹建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的时候,2001年教委就在《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育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把珠算“扫地出门”了。

珠算在国内外处境反差之大,是有历史和近代的原因。

历史上,我国除珠算外还有筹算,筹算是贵族、学者、官方士大夫们所使用,而珠算则是社会底层奴隶、商人们所使用,是受歧视的。中国的数学社会性还在于数学教育控制在政府之下,珠算一直散于民间。

历史上数学都是讲筹算的,讲珠算的几乎没有,只有到明代,珠算形成一统局面,才有珠算书籍出版。初期即使是珠算书但也不明讲是珠算,流传受到限制。因此我国自隋唐以来,筹算模仿、借鉴珠算算法将珠算根植于筹算而进行自身改革的具体过程,即从改革算法开始,而以改革算具而告终。这段真实历史,却被近代数学史家,以“珠算继承于筹算”而被掩盖了。

所以明代之前珠算始终在民间做商业计算,在世人眼中不过是技术操作的工具罢了。明代以后,虽然一度形成一统局面,明代朝野上下,均使用算盘。但就在程大位《算法统宗》问世后24年,李之藻、徐光启引进西方笔算,排斥了珠算,从此西方笔算始终在官方政府控制之下,在教育、数学、科学领域内占统治地位,珠算仍就是作为民间的一种技术操作工具使用。

这种状况使民国以来受西方数学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专家、学者没有机会了解、接近珠算,因而也不真正了解珠算。同时,受过去轻视珠算的影响,也就不会重视珠算了。所以在国内,珠算始终无法像国外那样把珠算从单纯技术操作层面上提升到教育文化的层面上来。即使民国以后,小学中有珠算课,那也是在教学课程以外单列的,为的是走进社会可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仍然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上。

正由于历史的和近代的种种因素,计算机出现了,珠算从学校中被扫地出门,不能进世博表演,也就容易理解了。

回顾以上种种情况,那末上海的珠算界30年来所作的种种努力可以用以下这番话来概括了:

就是“努力发展在珠算计算功能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启智、教育功能和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珠算的社会价值由操作层面向教育文化层面转移。当然其中仍然包括着发展计算功能——珠心算。而整个过程更是培养人们的‘自由思考、自我表现、意志和创造力’,来克服计算机时代由于高度机械化而带来的‘依赖心理、畏惧感和疏远感’。不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计算机的奴仆’,和被计算机所控制的‘傻瓜’”。

这番努力,30年来大家也看在眼里,无论在小学、幼儿园,包括弱智儿童中均取得成效,近来更在老年人健脑方面有了进展。这是我们坚持把珠算向教育文化层面上转移所取得的结果,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30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失误,我作为长期以来的协会主要领导人最大的失误是长期在大中专院校的珠算教学问题上认识落后,而不作为,给珠算事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大中专院校的珠算教学工作中对技术操作层面向教育文化层面转移认识不足,认为在计算机冲击下尤其上海财政规定会计员上岗只要电算化,不要珠算以后,大中专院校珠算教学难有作为,于是把精力全部放在小学、幼教、特教等方面。认为这是战略转移所必须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国家实行计算机以来,对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正面利益的同时也看到了日益显著的负面影响。“依赖、畏惧、疏远”影响“独立自主、自主思考、创新”等等的培养。与此同时珠算也在发展,从计算功能延伸到启智功能、教育功能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在计算机盛行的情况下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起到人机和谐发展作用的。

会计员可以不要珠算考核作为上岗条件,绝不等于可以放松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计算能力、心算能力、估算能力、数概念的发展都可以不要了。站在弘扬、推动珠算事业前沿的珠算协会更应排除万难、全力以赴去开展这片阵地。财贸经济领域是珠算的最基本的阵地,是不能丢失的。所以今天在这个问题上,我作为上海珠协的主要负责人是愧对在座的和所有大中专院校的珠算教师和校方领导,长期以来没有和你们一起面对困难,反倒是各位十余年来仍然坚持在岗位上。虽然惨淡经营,但仍然没有放弃,是难能可贵的。我相信我们今后坚持,这些年来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那末珠算事业仍然能积极地开展起来。

30年来协会在市科协直接领导下,在中珠协的业务指导下,经过理事会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工作,成绩是显著的。协会30年来所取得的五条基本经验,也是值得坚持发扬的。

 

一、建立协会——学校——经营部三位一体的机制,这是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活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现代化协会一种模式,为协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积极争取教育界、数学界人士参与合作是珠算事业顺利进行的保证。协会要坚持开展学术研究和国内外交流。以理论为基础,以科研为指导是促使珠算的启智、教育功能的实践体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规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条件,这是珠算事业顺利进行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争取教委高层领导的认同是关键,因为我国历代的数学教育是在政府控制下的,这就是数学教育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但作为地方珠协我们只能尽力而为,随机而发。

四、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珠算文化,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是根本。而大中专院校、小学、幼教、特教的珠算教师则是珠算队伍中的骨干,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必须大力保护发展的。

五、弘扬珠算文化,发展珠算事业是全方位的,可以有一时一个阶段的重点,但绝不能只抓一项,不及其余。当前我们在牢记周总理的光辉指示,“不要把算盘丢掉”的同时,还应牢记后面那句话“猴子吃桃子最危险”。

2010730

 

 



相关新闻: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6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