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详细信息

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对中职学校珠算教学的思考

2017/6/1 14:23:06   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阅读:1727人次

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对中职学校珠算教学的思考

福建宁德财经学校 赖敏毅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器)应用的普及的形势下,本文通过分析珠算的优势和弱势,认为:在中职学校珠算教与学中,应淡化计算能力的要求,突出多元化智能教育;同时借助珠算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并以珠算等级考试标准为依据,培养具有一定珠算技能、具备基本职业素质的财经人才,为就业服务。

[关键词]中职教育;珠算教学;财会人才;计算技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海西”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会计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相关行业也随之发展。虽然对会计人员的学识水平和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由于就业心理、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原因,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经济组织将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等就业岗位推向了中职教育,为中职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大量潜在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珠算做为体现会计职业能力的一种基本技能,与会计电算化技能、计算机运用技能等成为会计从业资格的条件之一,珠算课程也因此成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一门必修技能课程。那中职学校珠算教学应如何完成这一时代赋于的职责呢?根据当前珠算教学的现状,结合多年从事珠算教学、定级考核的实践,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珠算的优势与弱势

    珠算是凸现中国古人的高超智慧的一项天才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它借助算盘,根据基本数学计算原理和算法机制,通过拨珠完成加、减、乘、除,甚至平方、开平方等的计算,因此珠算曾经风行全中国乃致日本、东南亚等地数百年,被誉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我们也听到有了计算机,珠算该进博物馆了用财务电脑,淘汰千年算盘等等声音,甚至电视广告也曾出现砸碎算盘,推出财务软件的画面。珠算计算速度不快,完成乘、除及高数位的计算效率不高特别是开三次方、三角函数值的应用不广等缺陷,被无限放大,出现了算盘逐渐淡出了计算工具舞台的趋势,一些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也淡化甚至取消珠算的教学或技能等级鉴定。

诚然,与计算机相比,算盘的确在某些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然而,在二元示数、加减计算、除算求余数等等,珠算远强于计算机;至于珠心算,计算机更是望尘莫及。即便实行会计电算化,珠算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计算工具,而且,在珠算活动中的启智教育功能,计算机是无法取代的。只不过在电子时代,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导致珠算的计算功能退居次要位置。

二、扬长避短,开展珠算教学

珠算做为一门理论较少、算理算法简单、重在训练的学科,在强调“学以致用”的形势下,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珠算操作技能的培养指导的教学传授,更须着重加强他们的思想素质培养,尤其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1、淡化计算能力的要求,突出多元化智能教育

在现阶段,珠算的计算功能已退居次位,而珠算训练中循环反复的手、脑、眼、心并用,协调配合,左右两个半脑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替运用能极大地锻炼大脑的功能,促进智力的提高。因此在珠算教学过程中,应以能力训练为教学导向,变“强化计算技术与能力”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突出多元化智能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珠算启智能力。

2、、借助珠算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珠算还是一项综合的思维活动。计算时,练习者手、脑、眼、心等感觉系统高度统一集中,观察力、注意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论是看心算、听心算、拨珠时,都要求准确快速,这促使学生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手、眼、耳、口和左右脑同时运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极大地增强了其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通常的10个数加减听心算训练,首先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否则不能输入正确的信息,随着老师读数速度的加快和数字的位数逐渐增多,学生的注意力就越要集中,计算速度必然也随之加快,思维的准确和反应速度也随之提高;计算的数越多,计算数位越宽,对学生注意力要求也越高。如此循序渐进,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使学生思维敏捷性和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改善。

另一方面,要做到准确快速计算,眼看数要以扫描的速度进行,脑中要显示相对应的珠象,手要立即写出计算结果,在手写结果的同时又在进行下一题的计算了。这一过程的完成,如果没有很强的记忆力是无法实现的,特别是在进行听珠算、听心算时,老师快速报数,每秒2个数码,数一报完,学生的答案就算出来了。实践表明,经过看数或听数、布数、清盘、写数的多次训练,学生从开始每秒只能记一、二位数发展到能记五、六位数。凡参加训练的学生,都能养成做事专心的习惯,比一般学生更能达到集中注意力的境界,即使是平时调皮捣蛋、爱说话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一旦进入训练状态,不管外面有什么干扰,他们也能全神贯注,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意识。这些都说明参加珠算或珠心算训练的学生记忆能力得到了培养,记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借助练习,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珠算需持续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准确快速计算,这是不可否认的弱势。即使是一道如 1 100的自然数连加练习,往往也要经过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要求。而且珠算的练习,无非就是常规的加、减、乘、除计算,也就是09十个阿拉伯数字的排列组合,极其乏味。计算结果正确还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如果是其他同学都计算正确了,而自己多次计算,还是错误呢?其沮丧无奈的心情可想而知。更何况最初的指法练习,“1+2”、“2+3”、“10-2”、“10-7” ……这些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准确快速完成的极其简单的计算,也要反复多次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失败、困惑、厌倦……成功、喜悦……可以说是“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全。

然而,这也是一个自我克制的过程,一个对意志的考验过程。只有通过自我情绪的调整,以“铁棒磨成针”的精神,持之以恒地练习,向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前行,就一定能准确地快速计算。享受成功的同时,无疑将使他们获得自信,并让使他们相信:只要不懈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这种自信心的建立和认真仔细、分秒必争、拚搏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任何教材、教师或家长都无法教会的优秀品质。

从这一角度看,珠算“枯燥无味”艰苦的训练方式,或许与时下流行的“挫折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成功喜悦的激励下,通过意志的磨炼,逐步培养起来的良好学习态度和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必将为今后的独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培养财经人才为已任,以就业为导向,拓展珠算教与学

     1以等级考试标准为依据,培养具有一定珠算技能的人才

近几年,虽然随着对会计电算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物美价廉的计算器普及,对珠算技能的要求也逐年下降,对专业财会人员的珠算等级的从业要求也从通过普三级考试(加减算、乘算、除算各10题)改为通过普五级考试(仅加减算10题)。但珠算做为财会会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要求学生具备该技能。在降低难度情况下,应强化课堂限时练习和课余自觉独立练习,以具备基本的加、减、乘、除的珠算技能,尤其是加、减珠算技能。至少应达到普通五级的标准,以“不低于计算机() 的效率” 快捷准确地完成“约占70%的加减法计算”,从而培养具有一定珠算技能的财经人才。

2培养具备基本职业素质的财经人才

做为一名财务人员,需要具备准确高效的财经观念、严谨坚毅的工作作风、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而珠算的教学过程,无不体现着这一基本要求:首先,所有的计算练习都是限时完成,分秒必争是珠算练习的一大特点,既准确又快速地完成计算,是珠算最大的困难;其次,所有练习都只能通过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困难也都要自己克服,只有在准确计算后,才能体会到艰苦训练后的收获。而计算结果,必须准确无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使相差1,甚至0.01,也被判定为错误;错误的数据还必须在原数据上划线示错后,再在下方(或上方)写上正确的数据,决不允许在错误的数据上进行任何涂改……这些要求,与真实的财务工作要求完全一致!因此,在珠算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坚持这些要求,以培养具备基本职业素质的财经人才。

3、为就业服务,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

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企业注重的员工素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专业业务知识,强调要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因此,作为中职教育的组成部分,珠算教学既要加强操作技能能力的培养指导,还须借助前文所述的“艰苦”训练,着重加强他们的思想素质培养,尤其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素质教育,力争培养出既有较高职业素质,又有较强专业技能的财会人员,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时俱进,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通过珠算的教与学,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神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财经人才,也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珠算才能继续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后天!

                            2009-8-14

参考文献

1朱希安等 《当代中国珠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3月版

2姜鸥 《珠算心算结合 发展儿童智力教改实验的实践与认识》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12月版

3张卫国 《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教育网20017

4温寒江 《开发右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5月版

5]《正本清源 源远流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6月第1


相关新闻: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6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