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6/19 15:20:18 网站: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3年12月7日上午10时,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简称中珠协)在北京举行“中国珠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保安,中珠协特别顾问、原会长、财政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迟海滨,中珠协会长丁先觉,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出席发布会。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中珠协顾问王朝才主持会议。
丁先觉会长首先通报了中国珠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情况。2013年12月4日17时23分(北京时间21时23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届会议(简称第八届会议)审议通过我国申报的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称代表作名录)。该委员会的决议指出:珠算既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一种实用工具;这种计算技术经世代传承,融入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向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将中国珠算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促进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尤其是提供了一个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
此次会议审议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缔约国提交的28个代表作名录申报项目,包括我国申报的“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孟加拉国申报的“传统的坚达尼编织艺术”、比利时申报的“东代恩凯尔克的马背捕虾传统”、巴西申报的“帕拉州贝伦市的拿撒勒圣像节”,以及韩国申报的“大韩民国越冬泡菜的腌制与分享”等。
第八届会议于2013年12月2日至7日在阿塞拜疆首府巴库召开,24个委员国均派代表出席,其他非委员国的缔约国、非政府组织及相关专家列席会议,与会人数共计近八百人。中国作为本届会议的主席团成员,派出了由文化部外联局、非遗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珠算项目申报与保护主管机构中珠协等单位人员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本次会议。中珠协副会长苏金秀、传承人代表刘芹英,在中国珠算获得审议通过后表达了认真履行传承计划的决心,并在会议期间承担了中国珠算的宣传、展示和答疑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直观表达,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审议通过《公约》。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批准同意加入该《公约》,我国于同年12月向教科文组织交存批约书,成为第6个加入该《公约》的国家。目前,共有157个国家加入该《公约》。随着2008年《公约》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之前宣布的90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被并入代表作名录。截至这次中国珠算入选代表作名录,我国计有30个代表作名录项目,7个急需保护名录项目和1个优秀实践名册项目,是世界上入选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以算理算法为理论体系,运用口诀通过手指拨珠进行数学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知识和实践,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文化认同的符号。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珠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该遗产的保护单位,中珠协一直致力于珠算的传承保护工作。遍布全国的珠算实践者珍爱这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并达成将中国珠算申报列入代表作名录的共同意愿。基于此,中珠协成立了珠算申报代表作名录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组织实施具体的申报工作。在业内外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珠算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小组精心编撰申报文本、摄制申报片,历时5年,经多次修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申报材料,并获得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的审议通过。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称。公元2世纪(190年),东汉学者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中就有关于珠算的确切文字记载。据此推断,珠算至迟发端于1800多年前。公元8世纪,中国算盘的制式被确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臻于完善,已在商界广泛使用。13世纪,珠算开始在民间普及。16世纪,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计算方式。此后,珠算技能通过祖传家教、师徒相传、学校教学等方式世代相传,并延续到今天。20世纪后叶,中国人把传统珠算再向前推进一步,以珠算为基础的珠心算把算盘内化为人的脑映像,学龄前的孩子不必借助物理算盘就能在大脑中完成超级复杂的计算。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珠算在计算领域的实用功能退居次要地位,而其教育价值则被不断挖掘,文化价值得以接续。事实上,算盘简单的结构中,蕴含着精深的数学思想,五升制、十进制、位值制和累数制等运算规律囊括其中;珠算以珠示数,珠动数出,算存一体,过程可视,形象直观;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性,成就了珠算“当今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工具之一”的赞誉,为儿童数学启蒙和基础教育提供了高效、系统的实践方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实验研究表明:珠心算教育对学生“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表象能力”的提高非常显著。“珠心算教育干预能显著的提高小学1—3年级实验班数学成绩,并逐渐地显著提高实验班语文、英语学业成绩,表现出对语文和英语成绩提高具有正迁移作用。”由中科院院士唐孝威领衔的实验组对产生上述效果和作用的珠心算教育的脑机制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两项突破性成果。一是珠心算的神经基础有别于普通心算。珠心算的加工过程主要采用了视觉空间表征(视神经通路),经典的语言区域没有参与珠心算加工,而普通心算加工则更多采用语言表征(语言神经通路)。二是珠心算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大脑白质一致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珠心算练习促进了儿童脑神经网络的发育,网络密度有所增加。与此同时,珠算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指涉某人精于计算时,“铁算盘”一语便是对其行事严谨或精打细算的称扬;“三下五除二”则形容做事干脆利落;孩子一周岁的“抓周”仪礼,就包括象征智慧和财富的算盘等。
中国珠算列入代表作名录,对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民众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将产生积极作用。中国珠算列入代表作名录,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珠算文化实践者的尊重。作为代表作名录的中国珠算,必将对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挥更好的作用。
申报成功不是终极目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才是更高的目标。我们将按照《公约》精神和宗旨,依靠传承人、社会力量及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对保护该遗产项目所做出的庄严承诺,让中国珠算代代相传,让中国传统文化绵延赓续,并为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