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珠算文化营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17/7/11 14:09:52 网站: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汲取珠算文化营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珠算协会
(2016年10月12日)
在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指导下,江苏全省各级财政、教育紧密配合,深刻认识和理解并牢记周恩来总理“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的教诲,我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确立了“珠算”与“珠心算”两手抓工作模式,坚持一手抓传统珠算教育传承,弘扬国粹古为今用;一手抓现代珠心算教育创新,启智育人面向未来。以汲取我国传统珠算文化营养,着力发展新时期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通过珠心算教育,以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发挥珠算文化的启智育才教育功能作用。
一、统一认识,精准定位
实验特征:2012年秋以来全省小学新一轮珠心算教育实验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为切入口,将珠心算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把珠心算教育实验列为江苏省地方课程,与作为国家课程的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融合推进。
原则对象:按照“以点到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进”的原则,在实验步骤上分阶段逐步推开的办法,即在2012年秋季开始,以 1-3年级为一个实验周期,要求全省每个设区市、县(市、区)各选择一所小学从1年级开始实验,并巩固实验成果;以后择机在全省各地有序扩面,让更多学校和师生从珠心算教育实验中受益,以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与弘扬中华珠算国粹的行列中来。
实验概况:据截至2015年10月不完全统计,全省参与
实验的121所省级实验学校中,1-3年级班级总数和学生总数分别为2,782个和125,978人,参与实验的班级数和学生数分别为2,203个和97,259人,占比分别为79.19%和77.20%;其中一年级935个班级、43,472人中有750个班级、34,125人参与实验,占比分别为80.2%和78.5%;二年级928个班级、42,880人中有739个班级、33,018人参与实验,占比分别为79.6%和77.0%;三年级919个班级、39,626人中有714个班级、30,116人参与实验,占比分别为77.7%和76.0%。以上数据显示,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的班级数、学生数逐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一、二年级实验班级数、一、二年级实验学生数分别同比增长1.5、3.5、3.4、9.6个百分点。
全省121所省级实验学校参加珠心算教育实验的教师共有1,603名,其中:一、二、三年级分别为554名、532名、517名,分别占实验学校一、二、三年级数学教师总数的81.8%、79.4%、77.9%。统计数据还显示,实验教师的人数增长情况与实验班级数、实验学生数的增长情况是相符的;实验教师中具有较高职称,并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骨干教师比例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能够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课时安排:以与小学相应年级数学课时(国家课时)融合为方法,适当辅以地方课时、校本课时。
教材学具:开发江苏省珠心算教育实验专用教材与算盘。由省级财政免费提供给实验学校学生使用。
二、探索珠算传承与发展新模式,开创珠心算融合实验新常态
全省珠心算教育已历经25年,先后经历了前二十年的试点、试验和近五年的实验,其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
(一)起步摸索,初步试点(1991-2000)
1991年在当时全省6个省辖市6个试点校、1992年在另5个省辖市5个试点校进行布点试水。这一阶段由于全国珠心算教育刚起步,我们对其认识不多,试点办法要求每天安排1小时以上的教学时间,因此规定凡参加珠心算试点教育的学生都参照省少体校学生的标准由省财政给予营养补助。
(二)尝试转型,继续试验(2000-2012)
以省教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在小学进一步开展珠算式心算教育试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苏教基〔2000〕7号、苏财会〔2000〕14号)文为标志。2000年7月、2006年5月省教委(教育厅)、省财政厅两次联合在常熟市召开全省珠心算教育现场会,推广常熟市的珠心算教育经验与做法。2006年现场会,省教育厅还首次提出了要在全省消灭珠心算教育空白县的要求。这一阶段珠心算教育试验以常熟市为代表,学生珠心算能力水平则以南通如东县丰利小学等为代表。由于对珠心算已有一定认识,所以意见要求:试验教学可以结合小学数学课进行,也可在小学活动课中每周安排1课时,还可采取课外兴趣小组形式。办法还规定实行结业证书制度,通过两年(后调整为三年)学习,学生达到《江苏省珠心算能力鉴定标准》三级(后调整为五级)即可结业,并明确定期举办学生珠心算比赛,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由此不再给学生发放营养补助。
以上两阶段,不编学生教材。
(三)抢抓机遇,全面实验(2012--)
在长达近20年的珠心算教育实践中,我们通过珠心算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科成绩比对分析与跟踪调研,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同时,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由中国教科院承担的《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以及由浙大与中国科大联合实验组及山东潍坊医学院两个单位分别承担的《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脑机制研究》课题,至2009年底全部完成结题并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我们对珠心算及其教育教学方法和功能等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知,也一直在寻找时机在全省全面推进珠心算教育实验。2011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郑司长在《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对比实验测试及其脑机制研究成果汇报会》上指出:对于将珠心算列入小学地方课程,按规定地方课程的设置权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尊重地方的意见,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地方和学校有开发课程的自主权,教育部充分尊重地方和学校的权利和意愿。我们及时将郑司长的这个意见向省教育厅作了报告。2012年初,教育部又公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包括珠算在内的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附录2例1用算盘上的算珠表示三位数、更大的数同样可以表示等内容以及《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我们认为在全省全面推进珠心算教育实验的时机已经成熟,遂组建了调研组,经多次调研并经两厅多次会议会商,提出了新一轮珠心算教育实验方案,经两厅党组研究同意,并报经省政府时任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决定在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全面开展新一轮珠心算教育实验。
实验以《关于组织申报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苏教办基〔2012〕7号)、《关于召开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会议的通知》(苏教办基〔2012〕8号)、《省教育厅办公室、省财政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小学珠心算实验学校名单的通知》(苏教办基〔2012〕16号)以及《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苏教基〔2012〕26号)四个文件为标志,其中苏教办基〔2012〕7号和苏教办基〔2012〕8号两个文件还同时抄送教育部和财政部。
五年来,在实验工作的具体推进过程中,我们着重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直面珠心算实验难度,着力六个有机融合
理念融合 珠心算教育理念要与小学数学教育理念乃至整个小学教育理念有机融合,珠心算教育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四基”、“四能”理念。
目标融合 珠心算教育目标要与小学数学教育目标乃至整个小学教育目标有机融合。比如,我们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笔算与口算的要求、珠心算教育本身能提高教学效果的功能以及增加了1个地方课时的情况,初步制定了实验教学目标(试行)。
内容融合 包括珠心算计算教学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珠心算珠数互译内容教学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等表象能力教学的有机融合等。比如,珠心算教学内容中能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部分尽量融合,以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解决课时不足问题。
教材融合 基于理念、目标、内容的珠心算教材呈现方式与数学教材的有机融合。比如,为了减轻和方便各实验教师在融合上的工作量,今年8月,根据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等专家的提议,我们组织部分经验丰富的一线实验骨干教师,将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与我省珠心算教材第一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整理出了四种详细的融合教学方案与计划供全省各地实验学校选用。
课时融合 我们在教育部和我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框架下,力倡“5+1”的课时安排模式。这里的“5”是指与每周5节数学课融合,在每节数学课中将能与数学内容融合的珠心算内容先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学,然后再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学;这里的“1”是指与数学内容关系不大、无法与数学融合的珠心算教学与训练内容则在1个地方课时中安排进行。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将这1个珠心算地方课时的教学时间分拆成两个20分钟的小课时或是四个10分钟的小课时来实施,效果可能更好。
教育部和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修订)规定,一、二年级周课时数和学年总课时数分别为26节和910节,三至六年级分别为30节和1050节。全国及我省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年总课时数及周课时数原则上不应该突破教育部及我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定,各地各学科具体课时的设置稍有差异,但差异应该不大,其中我省规定,一、二年级语8、数5、体健4、音2、美2、品生2、地校3。三年级语7、数4、外3、体健3、音2、美2、品社2、科2、综3、地校2。教育部还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书法、体育教育。可见,在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既定的课时框架内可以争取用来进行珠心算教育的课时非常有限,因此,珠心算与数学课程的融合教育成为实验推进的现实选择。
教法融合 虽然珠心算教法与数学教法有较大区别,珠心算教法仍然应该在上述五个融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并吸收优秀经典的数学教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升华为优秀经典的珠心算教法。比如,2016年秋季学期前,我省珠心算教育实验的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等均与小学数学新课表要求基本同步,因此,部分实验教师是采用在数学内容教完后再进行珠心算教学的教法,经过五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教法的成效不是十分显著。为此,自2016年秋季学期一年级开始,我们已经部署各学校实验教师采用珠心算内容先教,数学内容后教的教法,有机融合与创新数学教法,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建立珠像图,形成珠心算能力,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打造一支能教善改的师资队伍,着力构建教科调研体系
2012年以来,我们着力解决师资培训问题,以解燃眉之急。2012年暑期至2015年春季共举办6次全省珠心算实验教师的全员培训,确保6册教材每册启用前先行培训才能上岗;2015年暑期在南京举办了“全省珠心算实验骨干教师培训与研讨活动”;2016年7月在南通举行“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经验交流与培训活动”。实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靠应急性上岗前的短期培训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来解决师资培养的问题,也就是在师范院校小学教育或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开设珠算与珠心算课程,以培养适应珠心算教育实验的合格小学数学教师,这是开展珠算与珠心算教育发展的前提,更是培养合格的珠算文化创新发展的传承人。五年来,我们曾在南通和南京两次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下一步,将着手解决师资的培养问题,争取先在有关师范院校相关专业开展珠算珠心算师资培养实验。
构建教科调研体系,进一步提高实验成效 我们在省中小学教研室、小学数学教学官网上开辟珠心算实验专栏,还充分利用江苏教学新时空,定期进行网络公开课示范直播、观摩教学活动;建立全省珠心算实验教师QQ群研讨,实现优秀教学计划、教案、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发珠心算教学软件,大力减轻实验教师备课负担;开展全省珠心算教学微课以及优秀珠心算教学论文征集评选、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小学数学教育(下半月刊)》杂志开辟珠心算专栏,择优发表我省实验教师优秀珠心算论文等活动。各设区市、县(市、区)也大都积极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一些县(市、区)还积极开展珠心算教育实验的结对帮扶活动。力争通过上述各种举措及时发现并进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
(四)辛勤耕耘,成果欣慰
1.2012年以前实验成效初步显现
三所学校四项比对分析与测试结果成效突出 南京市江宁区麒麟中心小学对四年级学生语数外三科考试成绩的统计比对分析、苏州常熟市原报本中心小学对学生进行的四项记忆能力、镇江姚桥中心小学对学生三项记忆能力以及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等七项内容进行的测试结果,都证明了珠心算实验学生不仅数学成绩好,而且其他学科成绩也好、记忆力显著增强、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上述资料都被中国珠算心算协会收录到《关于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调研报告》一文中(见《珠心算教育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奥秘》第215-216页)。
常熟珠心算教育跟踪调研成果意义重大深远 2008年,通过对常熟市珠心算教育的跟踪调研,其强有力的数据充分证明了:珠心算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作用非常显著,能全面提升学生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作用和影响具有长远性,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意义深远。
江苏珠心算教育的国际影响 2004年和2005年,分别应马来西亚爱心基金会和马中友好协会的邀请,江苏珠心算选手两度赴马来西亚全国进行巡回表演,极大地推进了该国珠心算教育的发展,在该国引起了巨大轰动,各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中国珠心算的神奇。该国前总理马哈蒂尔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包括我国珠算在内的中国五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竭力推动该国政府像当年将英语作为该国国语教育一样重视推广普及中国珠心算教育。《人民日报》对此次巡回表演作了较大篇幅的报道,《人民画报》还做了专题报道。
2.2012年以来新一轮实验成效
2012年秋季全省新一轮珠心算教育实验启动以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高度重视,实验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效。
最大收获是加深了对实验意义的认识,对融合实验模式与路径选择愈加清晰并已从今年秋季开始了新的探索 同时还成功收获了已被列入江苏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1-3年级共6册江苏珠心算实验地方教材及算盘、教学软件、许多优秀珠心算教学视频及微课等教辅资料。下一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对珠心算实验教材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为实验后续发展继续进行卓有成效而积极有益的探索。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2012年以来珠心算教育实验所取得的成效 2016年2月1日,在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苏基础教育“十二五”成绩单中指出:根据不同学段教育特点,不断开通包括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在内的原创性、整体性、创建性、实验性项目和工程,引领发展、创新发展,成为江苏“十二五”基础教育最鲜明的特征和亮点之一。
调研统计与视导测试再次证实珠心算教育实验的意义重大 为了全面掌握我省实验情况及成效,2013年10-12月、2015年4月,省教育厅专门发文,对全省各市实验情况及效果分别进行了调研统计与视导测试。2013年调研统计初步掌握了全省珠心算实验概况,2015年视导测试则再次掌握了全省实验情况并初步掌握了实验成效的相关数据。由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对视导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了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的综合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学习珠心算学生的计算技能均超出正常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尤其是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人数比则远远超出正常水平,这说明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效果是显著的。
三、反思总结与工作建议
(一)反思总结
1.认识与创新是珠心算教育实验成败的关键
实践告诉我们认识决定行动 我省实验工作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进行,除了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及珠算协会的高度重视外,更重要的是全省各级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深刻认识、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教科院(教研室)小数教研员全程组织和积极参与以及全体实验学校教师全心全意辛勤探索的结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珠心算的活力 目前我国珠心算教育实验主流的教学方式还是通过念听心算和纸质题卷看心算。这里我们要提出两个概念,即“摸算”与“闪算”,前者是在盲校开展珠算珠心算教学的方式,后者主要是在普通小学通过PPT或电脑软件等新媒体将题目整题或逐笔闪现,而采用闪算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可以将珠心算教育教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因此,我们应该下大工夫花大力气来研究并推广普及这种教学方式。
2.强而有力的保障措施是珠心算教育实验成败的基础
2012年全省新一轮珠心算教育实验启动以来,江苏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保障措施非常强而有力,不仅建立了由两厅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珠心算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两厅联席会议,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重大问题。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实验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两厅在省级教育经费中专门设立了珠心算教育专项,2012--2016年五年分别安排了300万、350万、420万、630万、630万元珠心算教育专项经费,若再加上五年来免费向学生提供的实验教材费用,仅省财政本级投入就将近3000万元。除省本级财政保障以外,目前全省大部分设区市、部分县(市、区)财政局、教育局也都安排了相应经费来保障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建议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为了践行向该组织的承诺,财政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与珠算有关的政府各部门责任与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重大与紧迫,珠算界更是责无旁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项工作建议:
1.比照书法,推进珠心算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更加积极主动争取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建议,比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及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二〔2013〕1号)的办法,尽快研究出台《教育部关于小学珠心算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以期对全国珠心算教育实验进行大力推进与全面指导。
2.比照京剧等,建立珠算文化教育研究事业机构
中国珠算可以比照京剧有国家京剧院、象棋围棋等有中国棋院、书法与美术等有中国书画院一样建立自己的事业性机构。为此,我们建议,尽快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成立诸如“中国珠算珠心算文化研究所(院)”之类的机构,由该机构秉承“国道”、创新“国算”、弘扬“国艺”、塑造“国魂”理念,集珠算文化研究、珠算教育推广、珠算文化宣传、珠算技能鉴定、珠算能力比赛、珠算交流等功能于一身,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珠算的评价,着力培育并努力将中国珠算打造成当今世界体现另一种知识体系的“中国元素”、“中国声音”、“中国名片”。
3.争取教育部支持,构建珠算文化终身教育体系
通过小学珠算珠心算教育,开启、提高儿童与小学生的心智潜能与非智力潜能;通过珠算专业技能教育,提升中高等财经商贸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丰富充实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内涵;通过特殊学校珠算教育,更好提升盲聋哑及智障等特殊群体少年儿童心智潜能与非智力潜能;通过中老年珠算珠心算教育,达到智能保持、智能衰退延缓乃至矫治的目的。
4.争取教育部、文化部、中科院等的支持,着力推进珠算文化研究
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珠算与国学其他组成部分关系的研究,树立“珠算也是国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这样珠算就能够以国学的面孔通过孔子学院、学堂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进一步加强珠算与数学、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脑科学等各相关学科的研究,努力争取将珠算列为我国已经开展的脑科学计划研究项目之一,为进一步开展珠心算教育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据媒体报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已于今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我们希望能借此东风迎来一个全国珠心算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新高潮。
为此,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对珠算在发展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地位与作用的研究,通过珠算、珠心算教育,从我国传统珠算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珠算功能,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为切入口,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做出更加积极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为传承弘扬并发展中华珠算国粹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