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珠算文化 推动珠算创新发展
2017/6/19 15:05:40 网站:http://www.shzxs.org 来源: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经2013年10月15日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于
协会在2010年会的报告中就提出过,上海珠算界30年来所作的种种努力就是:“努力发展在珠算计算功能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教育功能、启智功能、和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智力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珠算的社会价值由技术操作层面向教育文化层面转移。当然,其中包括发展珠算计算能力——珠心算”。
这番努力大家也都看到,无论是在小学生,还是幼儿,包括智障儿童中都取得了成效。近年来更在老年人健脑方面有了进展。这些在全国范围内是走在前面的。这是我们坚持珠算向教育文化层面转移所取得的成果。也为今后发展、创新打下了基础。
珠算界在与各界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第一次郑重地提出珠算文化的概念,明确珠算在我国数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是在2006年,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弘扬中华珠算文化”专题研讨会。有14个省市的代表,十所大学的教授和日本、马来西亚以及台湾地区包括珠算界、数学界、数学史界、教育界共60余位专家与会。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的领导也参加了会议。全体代表郑重通过大会主题文件:《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大力弘扬中华珠算文化》。文件着重指出:“珠算是中华传统数学文化中的瑰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年会后,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启动了珠算“申遗”工作。
2008年,国务院19号文将珠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之后,中珠协又启动了中国珠算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工作,目前向联合国的申报工作还在进行中。
这都是2006年专题研讨会后所取得的最直接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本届理事会是2007年成立的,所以弘扬珠算文化,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珠算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学术交流,对珠算文化的认识提到新高度
继2006年召开的“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研讨会后,协会于2008年向全国发出邀请,召开了“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珠算心算教学研讨会”,反映出“珠算心算与数学教育相结合”已是主流,这一趋势意义重大,说明珠算心算教育走向了普及。会议还推出两个亮点:河南五龙口小学实验优因数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上海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的智障儿童学习珠心算以后的变化,令每个观摩人士感动。珠心算在智障儿童中的成效告诉我们,珠心算教学还存在激活脑功能的作用。2008年的大会反映了我国珠算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
2011年“弘扬中华珠算文化——海峡两岸珠心算活动展示大会”的主题“是把珠算心算推向终身学习的高度”。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协会授予16个单位为“珠算心算教学实践基地”,包括幼儿园、小学、特殊学校、大中专院校、社区学校以及相关社会机构中的代表,体现终身学习的珠算心算的主旨。
二、发挥行业作用,提高服务政府的能力
“珠算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是继2006年 “弘扬中华珠算文化”会议后,本届理事会一直努力争取的工作,这是有关珠算文化教育的大事。张奠宙、黄建弘、陆萍联名以
《珠算:不该遗忘的角落》为题,向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提交了建议。在
2010年10月,为了进一步推动弘扬珠算文化的工作,协会向人大代表提供宣传、反映传承珠算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文字材料。 10月由张娣芳等14位市人代表对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保护珠算文化的提案。市教委答复代表的书面意见中提到“小学数学教材中已有对算盘的介绍,但不作拨珠要求,珠算运算可由校本课程的形式尝试。”市财政局答复提到“2005年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包括: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必须‘二选一’。目前,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已取消了珠算的要求。为此,市财政局将向财政部反映这一问题。”
三、加强理论研究,探索珠算文化的深度,提高维护珠算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
协会自创立以来近30年,出版杂志已233期,从未中断。本届理事会出了25期。2008年出版了《珠算长青》专著,2011年发行了第二版。2013年即将出版《珠算长青》(续篇),协会始终把学术研究放在中心地位。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会产生盲目性。
联合国和国务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阐述,帮助我们加强对珠算文化的理解。
首先,我们认识到:弘扬中华珠算文化先要解决自我的文化与历史的认同和根源感,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要绘出珠算文化的图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和与世界对话的恰当位置。这样,我们才能在穿越历史时空中既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能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第一,我们知道文化和文明是不同的。文明关心的是“什么是好的”。这个好,不仅是对“我们是好的”,对他人,以至人类、自然界也同样的好。而文化则关注的是“什么是我们的,为了将‘我们’与‘他们’区别开来。但是,我们明白,我们所追求的不仅是适合一国一族的特殊文化,而是对人类具有普遍价值的文明,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第二,我们还要在当前社会中保持“珠算的文化自觉”,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意识的清醒和执着,可以防止“主体的迷失”,即无视或割断我们自己的历史,从而导致文化上的不自觉。因此,我们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的倾向。
其次,要明确我们历史上主体上被“迷失”了什么?从而才能自觉地、积极地加以保护发扬。
1、珠算在历史上被迷失的是发展的真相。历史上,珠算和筹算是并行发展的,是筹算在不适应发展的形势下开始模仿借鉴,并根植珠算算法于自身,进行改革,它从算法改革开始到改变算具而告终,而不是当前数学史上所说的“筹算先于珠算”、“珠算继承于筹算”。所以会这样,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2、因为这一歪曲的认识,掩盖了珠算具有手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计算功能的特点。它比筹算和西方笔算的概念计算先进,因为它们不具备计算功能。我国数学史出现了宋元数学达到世界的高峰水平,是筹式记数方式和珠算计算相结合的结果。对此,数学史界认为当时的数学载体是筹算,但又讲不清楚。直到2008年出版的数学著作还在讲:“在由算筹向算盘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具体情况至今而不得而知)却出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中断’。”筹算和珠算的关系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这能说对珠算有足够认识和理解吗,能达到珠算文化上的自觉吗?这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在我国数学、教育界高层人士,尤其是教育部门管理层中的人士不解决的话,弘扬中华珠算文化将存在极大的阻力。不能正确认识珠算的过去,也必然就不会认真研究、对待珠算的现在。为之,我们还必须在弘扬珠算文化上,要加强自觉,积极行动,广泛深入地宣传。
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珠算心算教育有了新突破
1、以开发智力为目标的幼儿珠心算教学的普及。协会于2006年、2008年先后创立了自主办学的两个教学点——福州路教学点和碧云教学点,又先后于2011年、2013年增设了高桥和闸北教学点。珠心算教学有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同时开发并完善了体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条件的珠心算教材和相应的配套资料,为珠心算教学由园内走向园外创造了条件。同时,还在社区学校内推进珠心算教学普及工作;协会吸收有实力、有品牌、有校舍资源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团体会员,是在探索新形势下普及珠心算教学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从而使本届理事会期间少儿珠心算学习的人次达到17.6万。
2、以与数学教育结合,提升数学能力为目的小学珠心算校本课程的开发。本届理事会期间启动了两轮实验。第一轮是2007年至2010年,在三所小学里以兴趣课的形式,招收在幼儿园学过珠心算的学生,共完成了6册校本教材的编写;第二轮实验是从2011年开始面向一年级珠心算零基础的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始珠心算校本课程的学习,共完成了4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珠算心算传承的最基础的人群。本世纪以来由于我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幼儿和小学生的珠算、心算教学在校内已无法容纳。为此我们在近三年中,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上,由依托幼儿园走上社会,独立自主经营;由在众多的小学和数学教育结合上转向少数学校的校本课程,以抢救、保护珠算。这是一场艰难的转型,但又是成功的改革。
3、以生活珠心算为载体,培养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教学实验的创新发展。加强推动智障儿童珠心算科研工作的力度,这是体现珠心算开发脑潜能的一个重要实践基地;也是向各界宣传的一个窗口;更是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董李凤美辅读学校的珠心算课程开发也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同时作为中珠协《珠心算开发少年儿童智力潜能》课题中的子课题也完成了结题工作。
4、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的“寻根中华——华裔学生夏令营”活动的深化。自2007年起,协会承担了由国务院侨办主办、上海市政府侨办承办的“寻根中国相约上海——海外华裔青少年汉语和中华文化夏令营”项目中的珠算心算教学的任务。它对于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了解祖国和祖籍国的历史与现状、保持华裔青少年民族特性及促进海内外青少年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年来协会先后派出6位老师承担教学任务,逐步完善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向来自非洲、澳洲和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尼、菲律宾、泰国、毛里求斯等国的华裔青少年宣传与弘扬中华珠算文化。2011年协会派出老师随团参与“中华大乐园——澳大利亚营”,到澳洲进行了为期21天的教学与交流活动。2012年又参与了,由国务院侨办和上海市政府侨办主办、毛里求斯中文教师联合会和毛里求斯华联会承办的“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当地200多名华裔青少年以及30多名成人参加了活动。
5、以益智健脑为目的的老年珠算心算活动在社区学校的展开。现代脑科学研究和珠心算教育实践都证实:珠算心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人群,而对老年人的健脑和延缓衰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010年初,协会在徐汇区华泾镇政府的支持下在社区学校开始“老年珠心算健脑活动”的尝试,是上海最早探索“珠算心算健脑作用”的特色活动。此项活动受到老年朋友的欢迎,既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发挥了健脑作用,同时也给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首次尝试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2011年协会加强与华泾镇老龄办、镇家庭文化指导中心、社区学校、永康养老院协同合作,本着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珠心算对老年人益智健脑的作用,体现老少同乐、家庭和谐的价值,进行更有力、更广泛地推广。此项活动已形成了从居委会宣讲、社区学校办学、沙龙互动、俱乐部活动等多元化的活动平台,这也是协会探索服务社会的一个新亮点。协会编写的《老年珠心算健脑活动教材》被徐汇区列入区本教材。
6、以促进财经类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和培养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为目的大中专院校珠算心算课程的启动。珠算有助于提高财经、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只是这项任务起步晚了些。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意义深远。终身学习的含义一方面是从幼儿学珠算心算到老年,珠算心算可以伴随终身,一生受益;另一方面,在人生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可以参加到学习珠算心算的行列中来,只是价值取向不同。而且这两个方面,均以珠算和心算同步学习为基础,这是珠算教学中的一项创新。彻底打破了我国过去学习珠算是珠算,学习珠心算又是一回事的传统做法。珠算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最后落实到发展,珠算不创新,也就难以再发展了。2013年,已在上海市商业学校建立了试验点,开展以大中专院校学生为对象,进行珠心算教学,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实验。
提出终身学习是珠算文化觉醒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五、加强队伍建设,协会发展具备新条件
协会干部专职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组织结构,是协会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开新局面,肩负起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的保证。本届理事会期间又引进了4位年轻的同志专职担任协会和学校的工作,形成了人才梯队。
协会每年对珠心算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市、区各级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从而保证了珠心算教学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一支有一定的科研和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此外,每年暑假组织全市骨干教师研讨会,对每年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同时提出问题、探寻措施,为下一学年的工作进行规划;进行教学研讨,将珠心算教育结合最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与完善。每年还进行表彰活动,发扬先进,鼓励创新。
六、工作中的不足和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多年来我们协会在工作中也有失误,就是在大中专院校的珠算教学问题上认识落后。而不作为,给珠算事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大中专院校的珠算教学工作中对技术操作层面向教育文化层面转移认识不足,认为在计算机冲击下尤其上海财政规定会计员上岗只要电算化、不要珠算以后,大中专院校珠算教学难有作为,于是把精力全部放在小学、幼教、特教等方面,认为这是战略转移所必须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国家实行计算机以来,对计算机给人类带来正面利益的同时也看到了日益显著的负面影响。“依赖、畏惧、疏远”影响学校教育中对“独立自主、自主思考、创新”等等的培养。与此同时,珠算也在发展,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在深化。它已从计算功能延伸到教育功能、启智功能、以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告诉我们:在计算机盛行的世代,进行珠算心算教学,不仅有助于人们掌握全面的计算能力——笔算、珠算、心算和估算,也会掌握计算机,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起到人机和谐发展的作用。因此,大中专院校珠算课程的设置,也要从单纯的技术操作层面转移到文化教育层面上来考虑。但事情是相互有关联的。首先,我国财经领域必须遵循周总理的遗训“不要把算盘丢掉”,因为财经领域对珠算是保护还是放弃,决定了学校课程的设置。同时在财经领域里珠算有着千百年的传统。“珠算、点钞、书写”是财会人员的基本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不断创新的品质;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严守财经纪律的责任心,即使在计算机时代也是一个财会人员必须努力养成的综合素质。这也体现了中西方会计财务管理文化的交融。
而且,抢救、保护、传承、发展珠算文化,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是根本。大中专院校、小学、幼教、特教的珠算教师则是珠算队伍中的骨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大力保护发展的。对大中专院校来讲,财经领域里“不把算盘丢掉”,则是关键所在。
最后,珠算事业是全方位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当前在教育方面对珠算、心算教育采取排斥的情况下,财经领域里的珠算心算的兴衰则是起着引领作用的,是事关大局的。
在第六届理事会中,对大中专院校工作起步是晚了些,但也做了一些工作。珠协在2009年和2011年向有关方面发表了专题文章,《不要把算盘丢掉》和《为什么在计算机盛行时代大中专院校财会专业还要学习珠算心算,还要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保留珠算》。
因此上海财经领域里珠算能否延续,有待于我们协同教育部门的努力。
第七届理事会迎来了市工商银行的参与,协会寄予极大的希望。
七、对未来五年工作的具体建议
(一)挖掘珠算文化的深度,增强珠算文化的软实力
1、协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深入珠算史与珠算心算教育的研究工作;
2、发挥以《上海珠算心算》杂志为平台的宣传与指导作用。
(二)拓展珠算文化创新的角度,完善珠算心算终身教育体系
1、巩固与发展少儿珠心算阵地(包括幼儿、小学、特殊学校、华裔学生);
2、完善老年珠算心算健脑活动的课程并能进一步推广;
3、推动财经类院校与金融财会人员的珠算工作;
4、对授牌的“珠算心算教学实践基地”给予理论上和经济上的切实帮助。
(三)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提升协会工作的整体合力
1、组建专业委员会;
2、增强协会的吸引力,发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3、采取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发挥各领域各部门的积极性;
4、做好为广大会员服务的工作。
在本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下,本届理事会完成了预期的工作,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连续四届获得并保持市科协“三星级学会”的荣誉称号。但是面临2012年珠算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不尽人意,全国会计大赛中已取消珠算,幼儿的珠心算教育业从园内走向园外,珠算向联合国申遗工作曲折颇多。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困难是不少的,我们深信下届理事会一定能团结各方面力量,坚定信心,勇于创新,打开思路,寻求方法,以更饱满的精神,更积极的姿态开拓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
2013-10-15